为“爱豆”打call被骗,未成年消费退款引纠纷
时间:2023-11-25

一、案情简介

今年8月的一个中午,长宁消保委接到一位徐女士来电,电话里消费者非常着急,情绪比较激动。徐女士称自家小孩被人骗了,点了骗子的链接,花掉将近8万元,要求商家退款遭拒绝,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我们询问徐女士具体情况后得知:徐女士13岁的孩子为了追星,在骗子的一步一步引导下,拿了家长的手机,点击骗子发送的链接,最终在某平台消费了9个订单,买了122张香港迪士尼的门票,每张门票价值650元,涉案金额高达79300元。等徐女士发现不对的时候,已经来不及了,立马和平台沟通,希望退款遭拒绝。考虑到案情特殊,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平台,并且建议投诉人抓紧时间报案。

二、争议焦点

1、如何证明未成年人消费

首先要主张合同无效,就得证明这122张门票的确是小孩购买的,这也是我们以往受理类似未成年人消费纠纷中遇到最大的一个难点,家长往往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,这就给后续维权制造了障碍。

2、损失要由谁来承担

消费者认为尽管自己作为监护人有责任,但是平台同样存在漏洞,主张平台承担一部分损失赔偿。平台则认为孩子冒用家长身份,根本没办法识别,不认可消费者的说法。

三、投诉处理

截至发稿前,骗子依然没有落网,目前平台追回18张门票,剩余104张门票已经被使用了。平台表示考虑到消费者损失,在调解阶段提出按照50元/张作为补偿,共补偿5200元。消费者无法接受,双方未能达成一致,徐女士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,消保委会持续关注本案。

四、案例分析

未成年消费保护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,消保委也受理过多起涉及未成年人消费的纠纷,类似案件有2个难点:1、身份主体难识别;2、购买行为难撤销。

本案13岁的孩子按照《民法典》19条的规定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122张门票如此大批量的订票行为,肯定需要通过监护人追认同意。然而实践中,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通过线上渠道的购买行为,其身份很难被商家识别,家长要撤销合同,也很难证明付款下单的,就是未成年人。好在本案徐女士找到了一些聊天记录,显示骗子的确在和小孩沟通,并且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完成付款,此后平台采纳了消费者的凭证,愿意协助消费者追回款项。

未成年人的身份问题解决了,可这个费用要怎么退回来呢?我们曾遇到过不少商家即便确认了未成年人身份,但是依然不愿意退款,而本案情况更为特殊,并非正常的交易,涉及到了诈骗这样的犯罪行为。平台表示在确认孩子被骗的情况后,已经第一时间与香港方面联系了,无奈骗子的动作更快。目前只追回来18张门票,剩余104张门票(67600元)已经全部被用掉了。据了解,骗子诱导孩子购买的是那种没有绑定出行人身份的门票,非常容易出手变现,而且对方专门选择香港迪士尼而不是上海迪士尼,恐怕就是为了给自己出票预留足够的时间,也给平台追回订单制造障碍。对此徐女士认为平台购票系统存在一定漏洞,处理也相对滞后,没能第一时间先冻结订单,需要承担一部分赔偿责任。消保委认为:本案首先家长作为监护人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,没能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。而对于平台,我们理解,线上渠道不可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的情况,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尽到最大的提醒义务和注意义务,并且在遇到类似纠纷时积极应对。

五、提示及建议

1、收集证据,积极协商。

遇到未成年人消费争议,尽量收集证据,包括聊天记录、视频记录、在线时间证明等可以证明未成年人身份的凭证。

2、避开陷阱,理性追星。

家长要做好网络安全教育,关注孩子使用网络的情况,建立孩子健全的资金安全意识和健康的消费观念。

3、管好手机,看好密码

不要随意将手机交给孩子,支付密码要注意保密,不要透露。


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版权所有

沪ICP备0906457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