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购退货被指“掉包” 以假换真还是故意刁难
时间:2022-09-22


    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知名服装品牌在线上平台设立“旗舰店”,大大拓宽了消费者的购买渠道,而且根据《消法》以及其他相关规定,消费者若发现尺码不对或者款式上身效果不好,也可以选择换货或者退货,省去了消费者一次次往实体店奔波的烦恼。然而,消保委通过投诉发现,消费者和经营者的“信任危机”往往会在退换货流程中出现,经营者怕遇到“以假换真”,消费者则认为“故意刁难”,这类消费纠纷让双方当事人都饱受困扰。

    消费者宋女士通过某购物平台购买一件品牌连衣裙,到货后发现尺码不合适,与商家联系退货,商品寄出但商家始终未退款。消保委工作人员受理投诉后与经营者取得联系,经营者表示已为消费者申请,预计7天内退款。但是一周后宋女士来电表示仍未收到退款,消保委工作人员再次联系经营者,经营者表示,已收到消费者寄回的货物,但经仓库查验后发现是一件高仿,随后查看了仓库出货时的视频,并对照了相关的图片,发现与宋女士寄回的衣物有出入,无法退款,同时将连衣裙寄回,但宋女士拒收。工作人员随后致电宋女士告知情况,宋女士坚持退回的衣物就是自己当时所收到的,但无法提供相关的证明。经过多次协调,双方分歧较大无法达成一致,同时案件事实也较难认定,消保委工作人员建议宋女士通过其他途径继续维权。

    消保委认为,消费者在退换货流程时缺乏保护意识,很少有拍照存证这一步骤,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举证困难的局面。同时,根据民法典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精神,“谁主张谁举证”,商家单方面将责任推给消费者,让消费者承担不利后果,这样的做法还是欠妥的。网购商品退换货过程中,尤其是贵价商品的退换货流程中,消保委对双方建议:视频留证。卖家在销售商品时,每件商品从出库、打包、邮寄全程录像留存;买家在收货时最好当面验货,如果接收时不方便验货,回家拆包装时也可以全程视频留证,若需要退换货,尽量也要在打包的时候拍照、摄影留证。此外,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恪守诚信,切勿“买真退假”,否则,情节严重的将构成诈骗罪。


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版权所有

沪ICP备09064576号-1